摘要: 《五声性调式和声中的调性扩张技法研究》 &nb ...
11月6日,2017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艺术实践周正式开幕。 上午9时,学术实践周系列讲座的第一场在我院滨江校区学术报告厅展开。 本次艺术实践周恰逢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创刊30周年,此讲座也是纪念《黄钟》创刊3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二场。由中国音乐学院前院长,著名音乐研究学者樊祖荫老师为大家带来《五声性调式和声中的调性扩张技法研究》的专题讲座。 学 者 简 介 樊祖荫: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音乐学学会顾问。从事和声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 樊老师首先从运用五声性变音扩展调性开始讲解,变音与变和弦的运用是调式与和声发展的重要特征,老师对变和弦进行了分类,并着重阐述了变音在五声调性和声中的运用方法。在樊祖荫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都仔细地做下笔记。 (同学们认真做笔记) 接下来,樊老师以中国的一首当代作品——黎英涛的《江西山歌》为例,给大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教授说明:在五声调式中,本身就存在着包括“变徵”与“清角”、“变宫”与“清羽”在内的“二变”之音,作曲家会有意识地将它们或前后、或并置地予以运用,获得了不同的调式色彩与和声色彩。
之后,老师又给大家分别弹奏了几首同类型的曲目,并详细解释其中的变化。 (教授亲自弹琴示范) 虽然讲座的时间有限,但是听完以后在场的同学们都收获颇多。樊祖荫老师讲解的内容丰富,生动且详细。老师和同学们都仔仔细细地聆听樊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也让我们知道中国五声性调式是建立在适与表现中华名族情感和审美观念上的一种音乐思维和调式思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根基和灵魂,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五声性调式的独特魅力。 这次讲座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五声性调式和声的运用对我们的实际性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感谢樊祖荫教授的辛苦讲解!希望下一次樊老师还能来到我院,继续为大家分享精彩的学术知识! 来源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10228055&ver=504&signature=f6*ZI9cwlh63oeSZzXD9iI8CkRh-aoGxsltgVl-r6ARBOXiyERxgsiht-bjDoh3AMpBWQhywHW-n0MzCvOJ2h3oJk8WOWsUC1qKX7DsNxCZbW-gtmQgCVP-u4k3GVcQs&new=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