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我们迎来了厦马的16周年。从中国最早的IAAF金标赛事之一,到曾经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马拉 ...
2018,我们迎来了厦马的16周年。 从中国最早的IAAF金标赛事之一, 到曾经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赛事, 到全国唯二的全马赛事, 再到今年的第一次采用全马分枪起跑形式······ ![]() 一转眼,厦马已经走过了16年风雨。在这16年间,每年的第一个周日,厦马总会如期而至却又给大众一个不同的崭新面貌。 今天,咪咕善跑将用数据用图片,从各个角度梳理厦马16载发展历程,愿你我出走半生,归来仍可以是个少年!
✤ 一封邮件引发的马拉松赛
2002 年 12 月 3 日,《厦门日报》“两会”热线电子邮箱收到了网友“马达”的一封邮件,马达建议在与马拉松赛程距离相当的环岛路举办一项国际马拉松赛。第二天,《厦门日报》在显著位置编发了这封邮件,引起巨大反响。
12 月初,厦门向国家体育总局申办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随后来厦进行了实地考察。12 月 30 日,厦门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的同意批复。
2003 年 1 月 4 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指派的国际丈量员与厦门方面有关人员所组成的路线勘察组,从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正门出发,经过 10 多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全部 42.195 公里的路线勘测工作。
3 月 30 日,在经过 3 个月的紧张筹备后,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如期举行。 经过仅仅三年的运作,厦门马拉松已打造成中国著名赛事品牌,与创办于1981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一南一北、春秋交替”之势。 ✤ 不断完善的赛事服务和众多“首次” 在正式比赛前,还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先导工作—— 2003年 厦门自来水公司首次在国际会展中心、椰风寨、胡里山炮台、白鹭洲等地点安装了厦门首批 20 台直饮水机,为参赛选手和观众提供优质饮用水。 2005年 首次从第三届开始收取报名费,规范报名程序,要求所有选手自愿参赛、量力而行,必须本人签定参赛申明,未成年人必须要有监护人签字。 2005年 首次在全国大型体育赛事中开设网上报名,使参赛者报名更方便、更快捷。 2010年 比赛关门时间由原来的 6 个小时延长至 7 个小时,成为当时国内关门时间最长的马拉松赛,使众多的业余选手更有机会完成全程比赛,也使赛事的完赛人数成倍增长。 2014年 为确保赛事安全、顺利、圆满,首次对主会场实行全封闭,并设置 9 个安检通道 130 个安检门,对所有进入主会场人员实施安检。 2014年 按照中国田协最新规定,从该届比赛起实行每 5 公里设置 1 个计时点,并招标使用一次性计时芯片。 2016年 首次采用快递方式,投递参赛选手物资,大大方便了外地选手领取,提升赛事的服务水平,在全国还属首创。 2016年 首次采取网上预报名的方式,报名工作全部网上完成。 2016年 首次采取分区检录,按照完赛成绩依次排列出发,利于选手创造PB。 2017年 厦马也像北马一样,首次进级为了全程马拉松赛事。 2018年 厦门马拉松去掉“国际”两个字,更显民族自信。 2018年 厦马成为国内首个分区分枪出发的全马赛事。 ✤ 不断突破的厦马赛事纪录 2006年 参赛人数首次突破 2 万人。 2007年 来自甘肃的选手李柱宏以 2 小时 13 分 17 秒的成绩获得了男子马拉松第一名;女子第一名由辽宁选手朱晓琳获得,成绩是 2 小时 26 分 08 秒,首次实现了厦马男女第一名均由我国选手获得的纪录。 2007年 刚举办了五届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全球300多个公路跑赛事中脱颖而出,于2007年12月20日被国际田联评为“2008年全程马拉松金牌赛事”,成为获得“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荣誉的“第一年轻”赛事。 至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成为连续 11 年获得“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的国际马拉松赛,标志着厦门马拉松赛的国际影响力。 2011年 包含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十公里和五公里在内的参赛人数达 77151 人,创国内马拉松参赛人数之最。 2013年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男子特邀选手格塔乔•特发•纳格瑞以 2 小时 7 分 32 秒的成绩获得男子冠军,刷新了赛会纪录,打破了尘封 27 年的中国马拉松赛事男子纪录。 2015年 肯尼亚选手 Moses Mosop(莫瑟斯·莫叟普)以 2 小时 6 分 19 秒在厦马创造了中国境内马拉松赛的最好成绩,同年,埃塞俄比亚选手 Mare Dibaba (马瑞·迪巴巴)以 2 小时 19 分 52 秒打破赛会纪录获得女子组冠军。 截至2017年,共有 559790 人次参与厦马,其中全程参与人次 164670 人; 2010 年,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程的人数首次突破 1 万人,为 10272 人; 2013 年,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全程人数首次突破 2 万人,为 20549 人。
✤ 不断改革创新的厦马赛事直播 即使安坐家中,赛事的精彩也不会因距离而衰减,全靠厦马强大的直播团队和不断革新的技术手段—— 2003年 厦广新闻台的节目主持人乘坐热气球,在百米高空现场直播赛事盛况,开创了厦门新闻报道的先例。 2004年 该年参与直播的有中央、天津、浙江、新疆、山东、湖北、福建、贵州、广州、武汉、东南、大连、青岛、宁波、深圳等 15 家电视台,直播面覆盖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么多家电视台同步直播一场马拉松赛在国内尚属首次。 2004年 国内第一次在马拉松赛事直播中增加了全程航拍,第一次使用直升飞机对移动信号进行中继;国内第一次采用 OFDM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数字微波,实现直播移动信号的全程覆盖;国内第一次在大型活动直播中使用无线光通信技术传输多路视音频直播信号。 2004年 厦广新闻台、厦广音乐台也全力加入赛事直播中,从早上 6 点到 12 点,连续 6 个小时不间断全面介绍比赛情况,创下全省第一。 2005年 为满足广大闽南观众的需求,海峡卫视首次用闽南话直播马拉松赛。 2005年 30 多家电视台同步直播比赛实况,直播面覆盖全亚洲,首次数十亿电视观众同时观看一场马拉松赛。 2007年 首次采用先进的卫星电视转播设备,增加了女子比赛的镜头和画面,提高了电视直播的质量。 2014年 新华社为赛事首创中英文报道。
✤ 不断深入的两岸交流 虽一水之隔,但为了这一赛事,我们常聚首—— 2004年 台湾地区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先生率团 130 人,从台湾经金门直航厦门参赛,实现了建国以来台湾体育团队直航厦门零的突破。 2006年 首次有来自金门技术学院的 32 名大学生,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的行列,参与赛事的服务保障,市台联也组织了 56 名台胞青年参与志愿者服务队。 2007年 台湾品牌水果首次亮相比赛现场,供参赛运动员享用。 2008年 厦金“两门”隔海同跑马拉松,两岸马拉松赛同时鸣枪、同时开跑,而且厦门卫视、台湾东森卫视第一次运用同步采集新闻系统对两岸赛事同步直播,两岸观众同一时刻在电视直播中观看厦金两岸不同赛道上选手奔跑的画面,进一步拓展两岸交流的新形式、新途径。
✤ 不断提升举办众多世界级活动 2005年 策划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马拉松高峰论坛,从理论深度挖掘马拉松的重要作用,推动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这是国内首次举办关于马拉松运动和马拉松赛的专业性论坛。
2005年 由 99 尊雕塑组成的“永不止步”马拉松群雕亮相厦门环岛路,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马拉松为主题所做的雕塑。 2006年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亲自主持仪式,将厦门市政府赠送的马拉松群雕中的两座收藏于奥林匹克博物馆,这是奥林匹克博物馆第一次收藏马拉松雕塑。 2006年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题词——“永不止步”,这是罗格第一次为马拉松赛事题词。 2007年 国际奥委会赠送给厦门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头像雕塑,这是国际奥委会第一次向马拉松举办城市赠送顾拜旦雕像。 2007年 第16届国际马拉松和路跑协会世界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全会。 2008年 时任希腊马拉松市市长埃蒂珀•尼克•赞达费先生应邀出席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作为马拉松运动的发源地,赞达费市长把采自马拉松古战场遗址,象征者和平、友谊和公平竞争的马拉松圣火火种传递给组委会主任刘赐贵市长;来 年 1 月,圣火在厦马现场的圣火台点燃。这是马拉松圣火第一次走出希腊国门并在境外点燃。 2008年 厦门市赠送的两尊马拉松雕像空运至希腊,这是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地第一次接收国外赠送的马拉松雕塑。 2009年 举办世界上第一次国际马拉松城市市长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 26 个举办马拉松城市市长和赛事组委会代表出席本次盛会。 2014年 邀请时任国际田联主席拉明•迪亚克来厦出席赛事,亲自颁发“国际田联路跑金牌赛事”牌匾,这是国际田联主席首次来华出席中国城市路跑赛事。
如果说厦马和其他的经典马拉松赛比起来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在赛道上的坚持。 16 年来,厦门国际马拉松的赛道虽然几经细微调整,可环岛路依旧是厦门国际马拉松的主旋律,散落在赛道上的很多景点渐渐地也成为了跑者心目中的经典地标,成为厦马完赛路上一个个小目标。 究竟是哪些景点, 在赛道上默默地陪着厦马的参赛者一年又一年呢?
✤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厦门闻名遐迩的地标之一环岛路西侧,与小金门岛隔海相望,是国家级盛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举办主场馆。
评论(0)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