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丹丹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系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胡琴艺术委员会 ...
[本期嘉宾] 王丹丹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系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胡琴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泉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荣获泉州师范学院第二届教学名师奖。2003年被评为泉州市“女职工成才标兵”。 才艺榜 邓慧,女,9岁,擅长舞蹈、走秀。 2016年2月,参加“海峡两岸少儿春节大联欢”荣获2016“众筹爱心天使”荣誉称号。 郭锶妍,女,10岁,性格活泼可爱、乐观向上,擅长主持、表演、舞蹈、唱歌。 2014年参加拉丁舞全国巡回赛获三等奖; 2014年参加石狮市《夸夸我自己》获三等奖; 2015年成为福建少儿频道除夕大联欢最小的小主持人; 2015年5月参加海峡情体育国标舞比赛获双人组一等奖。 陈雨欣,女,9岁,擅长唱歌、跳舞、模特。 2015年,在2015众筹公益·福建少儿除夕大联欢文艺演出中获“众筹爱心天使”荣誉称号; 在第九届中华情·艺术风采国际交流展演上,福建赛区复赛获声乐类少儿A组一等奖。 记者:王院长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接受采访。能不能谈谈您个人的艺术成长之路,您小时候是在什么环境下接触音乐,当时,怎么喜欢上音乐?后来,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让你走上艺术成长的道路? 王丹丹:小时候缘于父亲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缘故,我接触音乐的机会更多些,从小学习二胡演奏,记得是五六岁就登台演奏慰问部队子弟兵。1977年秋恢复高考,我正读高二年上学期,因可超前报考,当时年纪小,刚15岁也不懂得害怕,面试拉了二胡曲《江河水》。后有幸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福建师范大学第一批本科生,成为福师大77级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这与我从小接受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勇于抓住机会 提升综合素养 记者:从您个人艺术成长之路来看,在您的艺术发展路上,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文体素养的呢?而现在您又是如何注重提高学生们的文体素养呢? 王丹丹:从我学习音乐,走上音乐教育道路的经历来看,我的家庭和我个人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应是八个字:秉承天赋、抓住机遇。小时候,我学习音乐,没有考级、比赛和“造星”之欲望与负担,一切顺乎自然。可是,一有机遇还是要勇于抓住,1977年恢复高考就是一个机遇,首先要勇于投入。 在福建师大音乐系学习的四年中,我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向各位名家学习,参加各种演出、比赛和艺术实践活动。个人体会是需要各种素养的积累和平台的展示,包括音乐舞蹈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们在学好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基础上,创造各种机会和平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艺术教育是美育 应避免盲目追求 记者:能不能请您结合多年的艺术教育经验,帮我们分析一下,当今青少年需要有怎样的文艺、体育素养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丹丹: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加强潜移默化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教育篇章中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艺术审美教育。 据我了解,目前,在校外艺术教育方面总体是好的,但是家长和辅导教师对美育的认识和指导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要避免盲目地、单纯地追求技能训练、忽视“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这一主旨。 学才艺重孩子天赋,还需掌握正确方法 记者:现在,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体兴趣,盲目地给孩子报了许多艺术、体育兴趣培训班,让孩子的周末、假期都浸泡在培训班里,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像家长们这种良苦用心,对培养孩子文体素养有帮助吗? 您觉得,现在,应该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文体素养?在培养孩子们文体素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王丹丹:学习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领域的孩子,首先要有天赋,这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学习技能方面的程度深浅,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另外,孩子也可多参加诸如合唱队、舞蹈队、器乐合奏等方面的训练,获得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养。但不要让孩子过多负担。 (来源:闽南网 作者:林继学) |